详细

拍卖:成交金额下降不掩转型亮色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16-04-07浏览量:212 【字号:

拍卖业正经历业务结构从单一到多元、从自律到标准、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该行业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在外部经济环境整体收缩、拍卖行业整体成交金额下降的背景下,2015年中国拍卖行业网络平台上的拍卖公告、上拍标的、拍卖场次等逆势全面增长。”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处长杨宝京说。

3月30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与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在京联合发布2015拍卖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6年展望》。

蓝皮书采用商务部全国拍卖信息系统数据,客观分析总结了中国拍卖业2015年发展状况。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2015年全国拍卖成交额累计4635.2亿元,与2014年相比下降16.6%。

关于2016年拍卖行业发展趋势,蓝皮书认为,经济“新常态”下,拍卖企业在规模和发展等方面将出现持续分化;区域市场及专业分化也在所难免。同时,随着拍卖业对业外优秀资源的吸纳,积极吸取国外拍卖活动“服务优、节奏快、成本低”的经验,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推动拍卖活动日常化、平民化,拍卖行业将向着更加平衡、同生同长的方向发展。

拍卖业务在调整中持续优化

2015年,拍卖行业经营出现明显下调的同时,拍卖业务结构在调整中持续优化:股权债权、农产品等新兴拍卖业务明显增长;机动车拍卖市场初具规模;文物艺术品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拍卖业务比重提升;网络拍卖应用扩大。“拍卖业正经历业务结构从单一到多元、从自律到标准、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行业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说。

蓝皮书显示,2015年,银行不良资产上升,诉讼执行和破产案件增长,带来股权、债权类拍卖业务全国性普遍增长。全年股权、债权拍卖成交额405.2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0%。其中,金融机构委托的股权、债权拍卖成交额为202.7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6.8%;破产清算组委托的股权、债权和产权类拍卖业务成交额13.91亿,同比上年增长163.16%;各类诉讼带来的法院执行股权、债权和产权的拍卖成交额65.4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12.82%。

这一板块的普遍性增长,折射出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转型升级加快,资产处置加速的势头。“可以预见,在当前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仍未见顶的背景下,银行存量不良贷款处置和化解任务日益加大,拍卖行业如能抓住机遇,将在继上一轮不良资产处置潮之后,迎来新一轮市场发展。”李卫东说。

2015年,拍卖企业积极采取“拍卖+互联网”策略,网络拍卖逆势发展。2015年中国拍卖行业网络拍卖平台上的网拍成交额52.37亿元,拍卖公告、上拍标的、拍卖场次等均全面增长。其中,政府部门委托拍卖成交额较2014年增长了3.3倍,业务占比36%;法院司法委托业务的网络拍卖成交额13.59亿元,占比26%,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

蓝皮书认为,依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网络拍卖平台,一批拍卖企业在“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的指引下,积极创新,拓展出库存化学品拍卖、排污权拍卖等一系列值得推广的拍卖业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文物艺术品农产品拍卖成长迅速

蓝皮书显示,2015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量、额双减”,全国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2352专场,成交额约280亿元,较2014年同比减少约30亿元。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持续调整中取得新的发展:尖端市场势头不减,艺术消费逐步兴起,新的业务亮点不断涌现。2015年度,出现4件过亿元作品,高、精、尖艺术作品持续受到市场追捧。“随着艺术消费的逐步兴起,各拍卖企业积极增加大众化、区域化的艺术专场,中低价位拍品数量持续上升。成交额100万元(含)以下拍品件数占比继续上升,达到94.12%;一些如手迹信札等新兴品类受到市场的欢迎和追捧。”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树英说。

2015年,农产品拍卖成交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连续3年快速增长。目前,除“菜篮子、米袋子”之外,鲜花、水果、茶叶、咖啡等多种农产品都已成为农产品拍卖的重要种类。经过多年培育和创新,到2015年,云南昆明花卉拍卖中心已经成长为亚洲最大花拍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拍卖交易机制正在深刻改变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组织方式。拍卖作为大宗农产品交易重要渠道的作用正在显现。”李卫东说,农产品拍卖所具备的产品质量标准化、价格发现最大化、市场信息透明化、资金结算安全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优势,必将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