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科技助推文化建设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间:2012-04-26浏览量:174 【字号: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科技部日前下发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就“十二五”时期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其中,“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成为重点内容。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

问:“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其中在文化科技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其中,文化产业是新兴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6年全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按照《科技规划纲要》的部署,组织实施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加强了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应用示范,优化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水平,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具体到文化科技方面,主要包括运用数字技术,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力;依托网络技术,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通过加快关键装备和技术的升级,提高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通过发挥文化创新对于高新技术成果应用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信息、网络等前沿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问:“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在继续将加工制造中的高耗能、低附加值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基于信息网络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细分化、国际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技支撑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需求。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使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模式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以应用性、系统性、集成性为主要特征的支撑技术成为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现代服务业及其科技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引领作用不强、科技服务业支撑能力薄弱、创新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对国际产业科技竞争,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迫切需要大力提升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人民生活迫切需要发展新兴服务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发展科技服务业。

从新兴服务业来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力资源密集、高成长性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也迫切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文化、数字旅游、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社区等依托信息与网络技术,从传统公共服务业衍生出来的新业态。

问:“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被确定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主要内容。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答:《规划》提出要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数字生活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重点内容包括: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提升文化演出院线、票务网络、文化场馆、文化设施等文化流通环节效率。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完善文化产品产权评估、定价标准体系,构建基于网络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问:“十二五”时期将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答: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新技术对于文化发展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从科技工作的角度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统筹科技计划资源,针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密切关注与跟踪科技发展的前沿,攻克一批关系到文化领域传统业态提升、新业态发展的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技术和应用的双重突破,提高科技对传统文化业态的提升能力以及对新兴文化业态的创生能力。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及标准建设,提高影视、出版、传媒、演艺、动漫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自给率,提高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保障文化信息安全。

第二,进一步提升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按照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要求,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超前部署和技术攻关,提升文化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注重集成创新和模式创新,强化对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的部署。加速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大对文化科技企业的孵化和培育力度。依托相关产业载体,推动相关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第三,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依托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等,推动建设“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促进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培育文化服务的产业链,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通过进一步加速互联网、多媒体、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培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不断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文化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专业化研发机构,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培育文化科技创新的服务机构,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文化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