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评论:17亿打造“莫言文化区”太冲动

来源:中国商报 时间:2014-11-15浏览量:114 【字号:

随着电视剧《红高粱》的热播,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县又亢奋起来,那里已计划投资16.7亿元打造莫言旧居乡村文化体验区,并将莫言小说里塑造的一些经典场景搬进文化区,目前部分景点已建成对外售票,另莫言文学馆也正在选址重建。

两年前,莫言一举问鼎诺贝尔奖,高密就开始鼓噪与骚动,先后提出修缮莫言故居、栽种1万亩红高粱,以及建设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红高粱影视作品展示区等。

高密的亢奋似乎不难理解,在利益喧嚣的商业社会,名人的商业价值被无限放大和过度榨取,早就不是新鲜事,过去并不出名的高密一夜间出了中国首个诺贝尔奖得主,焉不等于天上掉“金饭碗”?何不好好地挖掘利用?故高密雄心勃勃地“莫言游”规划似乎不违常理。

可笔者还是要恭劝当地保持理性,切勿躁动。首先,借莫言名气与影响力发展地方旅游应充分尊重莫言意愿。譬如故居修缮,莫言多次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完全没必要给政府添麻烦。莫言获奖后,他90岁高龄的老父亲管贻范曾对记者说:“儿子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了,但做人要低调。”可当地文化部门认为,如今莫言已成为社会公共资源,修缮故居已由不着莫言及家人了。这未免强加于人,莫言故居是私产,政府掏钱维修也得征询产权人同意才是。

其次,投入巨资开发“红高粱”旅游是否值得?回报几何?需要好好思量,勿脑袋发热。名人效应或许能促进旅游,但能否持久发酵?值得深思,一旦名人热“退烧”,旅游热跟着冷下来,巨额投资打水漂的教训多多。

更重要在于,过度开发和消遣莫言的商业“功能”太功利,是莫言不愿看到也不愿为之的,似乎有点玷污文学的神圣与价值。文学的最大价值是“洁身自爱”,保持自身圣洁,一旦与喧嚣的商业利益“结缘”、“联姻”,势必就变质变味。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让纯文学独善其身,远离商业利益,尤为重要与必要。高密作为莫言的故乡不妨理性与淡定一些,切勿把莫言“绑架”在商业“战车”上,让他在一个无“铜臭”味的纯洁、清新的环境中创作更多的好作品,这才是对莫言最大的关心与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