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文化产业升至国家战略以来,一些上市公司纷纷涉足其中。然而市场对于“涉文化”概念的追捧只持续了数日,便逐渐平淡下来。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出台后不乏一批上市公司“借题发挥”炒作一番。
在文化产业大热的背景下,对文化传媒的“追捧”,特别是对于“涉文化”企业的价值判断,需要理性思考。从现实情况来看,转型能否帮助企业走上成功的道路,投资于新的领域能否在财务数据上体现出回报,是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上市公司掘金文化产业风生水起
文化产业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不少公司或成立文化传媒子公司,或对旗下原有“涉文化”业务整合资源扩大投资。
据业内一位咨询机构人士透露,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复星集团原来下设的文化产业事业部已经升级为复星文化产业集团,其在文化传媒行业已经有十几个成功的投资案例,包括持有分众传媒16.42%的股份,是其第一大股东,以及与豫园商城共同投资组建“复星豫园商旅文产业基金”等。未来复星集团旗下相关资产有望一并装入文化公司,形成在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大型企业涉足文化产业的,非复星集团一家。作为国内地产行业巨头的H股上市公司恒大地产,同样凭借其雄厚资金实力吹响了跨界的号角,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多个场合表示,文化产业前景好,非常可待挖掘。从许家印的表述来看,恒大目前在探索性的进入文化产业,但其“打造内地地产跨界影视行业旗舰”的目标,让其全面进军文化影视的决心浮出水面。
近期恒大在影视领域频频出牌,先是于11月宣布启动电影版《粉红女郎》“万人迷”的海选活动,12月22日又传出消息,将全面投拍一部奇幻冒险影片《勇敢游戏》。其实,恒大在一年前便着手在文化行业布局。2010年11月,恒大地产集团斥资8.5亿元在北京注册成立恒大文化产业集团,下设恒大影视公司、恒大院线公司、恒大发行公司、恒大经纪公司、恒大动漫公司、恒大唱片公司6个板块,整合了旗下影视、娱乐产业资源,正式进军文化产业领域。
高调进入文化产业掘金的上市企业还有东方集团。公司11月3日公告,其控股95%的子公司东方家园拟与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注册资本20亿的北京太阳火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东方家园出资8亿,占股40%,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出资12亿,占股60%。以金融投资控股业务、家居建材流通业、港口运输业为主业的东方集团,近年来频频布局,在“涉矿”“涉农”后又走上了“涉文化”的道路。
除了上述集团公司的大手笔动作之外,近期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其涉足文化传媒行业的举动。骅威股份12月初变更主营业务经营范围,在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后,便公告称拟出资750万元参与投资设立上海民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其主业从玩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更突出于向电视剧和动漫片的内容制作等方面延伸。
福建高速10月27日公告称,公司与控股子公司福建省福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万元,成立福建省福厦高速公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传媒公司将负责所属运营路段沿线的广告业务进行整合以及日常运营。而此前高速公路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山东高速于8月24日公告,将出资1506.73万元,参与集团下属山东高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占增资后文化传媒公司总股本的20%。
山东高速、福建高速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高达13.02亿元、9.64亿元,两家进军传媒产业,特别是高速公路上的户外媒体经营有一定的基础。山东高速集团称,在整合旗下户外广告等媒体业务的同时,还将发展平面媒体、广电传媒、影视院线、车体及车载广告、旅游会展等板块,预计旗下传媒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将达到9.1亿元。
——主业难做 部分企业欲借文化转身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表示,恒大的资金充裕,2011年上半年账面上的现金余额230亿元以上,文化集团公司将会在未来给恒大带来持续的收益。
然而事实上像恒大这般有底气者并不多见,从可搜集到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出,不少公司或因为所处行业发展发生变动,或因为主业经营上遇到瓶颈,不得不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寻找新的出路。而正在国家大力弘扬文化建设之时,乘政策之东风掘金文化产业成为他们的上佳选择。
上述投资8亿元成立文化公司的东方集团子公司东方家园,2010年整体营业利润-2.44亿元,2011年上半年继续亏损,营业利润为-1.54亿元。东方家园是东方集团旗下建材流通业务的运营主体,东方家园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是集团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东方集团2008、2009、2010年利润总额分别为3.17亿元、1.62亿元、1.23亿元,呈逐年下滑的态势。由于家居建材行业收入减少、毛利率下滑,东方集团从2009年便开始对建材流通业务进行改革。然而,改进销售策略以及升级管理体系等措施并不能扭转行业趋势发生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东方家园持续严重亏损,集团公司不得不对建材流通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战略调整,东方家园已转让旗下东方家园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经营重心的重大转变给东方家园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东方家园在经营上面临的窘境,除了自身销售模式的困境之外,与建材流通所依赖的房地产行业遇冷有着莫大的关系。受到整体经济环境和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寒冬,8月以来全国商品房预售量价齐跌。
来自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2月上旬房地产行业股权及资产交易涉及金额超过1300亿元,其中以房地产为主业企业的产权交易约为去年全年的2倍,显示企业正在加速从地产行业撤出。
地产主业变得越来越难做,多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向文化产业倾斜,如华侨城、中天城投、凤凰股份、张江高科、世茂股份、万通地产、中体产业、冠城大通、中弘股份、宋城股份等,通过扩张主题公园与文化园区建设、成立文化演艺公司等各种方式,无一不加速自身在文化传媒行业的布局,但市场对于地产商们这一动作到底是战略上的转型,还是借政策利好造势一番仍看法不一。
此外,其他一些在自身业务领域受挫的公司也在竭尽全力跨入文化产业的门槛。典型的如汉王科技,公司已经连续4个季度亏损,全年有可能亏损至少3.5亿。受到平板电脑上市的冲击,主营业务为电子阅读器的汉王电子销售每况愈下,加之国内生产电子阅读器的厂商2009年已经有20余家,汉王的市场份额面临诸多竞争者的蚕食。然而公司10月28日的一条公告让其股价跃上涨停板,汉王增资旗下全资子公司汉王智学,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等2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江苏凤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移动教育终端产品及相关联的数字化教学内容和服务。
——短期炒作难持续 “涉文化”须理性看待
在二级市场上,10月下旬以来文化传媒板块备受追捧,而此番炒作偃旗息鼓之后,“涉文化”概念又拿过接力棒,成为各路资金追逐的对象。以东方集团为例,其发布公告高调进军文化产业便在二级市场行情中掀起不小的高潮,11月3日、4日该股连续两日涨停,涉文化概念集体走强,引领沪深两市在反弹过程中分别创下2536.78点和10791.40点的阶段性高点。
遗憾的是,随着A股市场内外交困之下步步走软,文化传媒板块以及涉文化概念不仅没能延续强势,反而在市场状况不佳之时给大盘以拖累,将前期涨幅尽数回吐。11月4日至12月28日上证综指已经跌去14%以上,同期wind文化传媒指数跌幅超过25%,而此前连续涨停的东方集团下跌超过30%,中天城投下跌超过27%。
对于各路公司纷纷投身文化产业,业内一位传媒行业分析师指出,由于A股市场 “政策市”的特征,每次国家出台推动相关产业或区域发展政策的时候,不乏一批上市公司“借题发挥”炒作一番,因此造就了大批紧随政策而动的“资本玩家”。
中央出台政策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文化产业产值占GDP产值的5%,随后各部门也纷纷发布支持政策,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涉足文化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此前谋求转型的如“涉房地产”“涉矿”“涉光伏太阳能”者不乏先例,但蜂拥而至往往造成行业发展过热以及资源配置的失衡。转型能否帮助企业走上成功的道路,投资于新的领域能否在财务数据体现上出回报,才是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目前文化产业大热的情况下,对文化传媒的“追捧”,特别是对于“涉文化”企业的价值判断,需要理性思考。
首先,上市公司主业经营和资产质量能否过关。因主业经营面临困境被迫转身的上市企业,其业绩表现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与上市公司热衷于“多元化经营”相对应的是资金状况的捉襟见肘。以中天城投为例,已累计对外担保35.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净资产的208.61%,而公司三季报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0.33亿元,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后果将会很严重。
其次,最重要的是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内涵。从上述两家高速公路企业“涉文化”来看,其成立的文化传媒公司分别依托原有所属路段沿线的户外广告业务来运营。从行业的成长性来看,广告业属于成熟乃至衰退型行业,在文化产业当中,以广告经营为单一盈利模式的产业业态亟须打破,而以内容创作、文化消费模式创新为主的产业业态在未来是文化传媒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上市公司围绕动漫产业、电影电视剧产业、数字新闻出版业等、文艺演出会展业等文化传媒业态开展的投资行为相对前景被看好。
此外,应谨慎看待与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相悖上市公司“涉文化”投资项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强调,文化部不鼓励地方大兴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目前仅有6家,并规定了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的设定标准,限制盲目发展。作为上市公司“涉文化”的一大“主力”,地产类上市公司有不少都在走发展文化园区建设这条路径,除原有经营文化主题公园的华侨城、经营旅游文化景区的宋城股份之外,包括凤凰股份、中天城投、冠城大通、中体产业等等纷纷投入文化园区建设中。由于一些园区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若相关管理部门出台相应管制措施,对上市公司投资项目而言政策风险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