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已初具规模,在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贡献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毕竟刚刚起步,还比较弱小、还存在很多严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第一,思想观念还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目前一些文化产业单位仍按事业单位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没有充分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文化市场,而文化产业经营者的市场意识也比较淡薄,缺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意识。
第二,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以及创收能力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大于GDP的地区差距。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和拥有资产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69%和78%,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收入情况看,东部地区的营业收入占全部的82%,而中西部仅占18%。
第三,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文化企业存在着单位规模偏小、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比重偏低、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等问题。文化事业单位的支出收入比偏高、人均创造利税额较少等情形。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没能得到充分应用,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还没有文化企业能够跻身全国500家大型企业之中。
第四,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不能适应人们对文化产品高科技化的要求。传统的以提供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服务产品的“核心层”仍是文化产业的主体。
面对这种形势,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不但具有必要性,更具有紧迫性了。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提高文化生产力。
第一,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坚持文化企业与文化事业并存的基础上,将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变为文化企业。
第二,要转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在文化的发展方式上,坚决摒弃“赚一把快钱就跑”的心理,杜绝快餐文化和低俗文化,不要简单地模仿和复制外国的文化产品,更不要将当下的流行元素强加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面,制造出迎合当下人们低俗的审美口味的文化产品,再靠低劣的手段进行操作,吸引眼球,提高销售量,攫取更多的利润,这种发展方式显然是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必须把中国文化产业植根于中国的伟大历史之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健民族文化的筋骨,只有这样,方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
第三,积极应对国际文化产业市场的挑战。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了应对国际文化产业市场的挑战,我们需要做到:一要利用WTO的文化贸易规则,规划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二要以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应对国际文化产业挑战的现代产业制度;三要以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孵化应对国际文化产业挑战的大型产业集团和产业群;四要以文化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转换增强应对国际文化产业挑战的核心竞争力,如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五要开拓海外文化产业市场以应对国际文化产业的挑战,实行“走出去”战略,到国际上与文化强国展开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属于我们的一席之地。
第四,确立“文化强国战略”。同时,要将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走“双轮驱动”之路。只有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科技提升,增强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才能在与文化发展的交汇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