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文化涵养靠积累

来源:大江网 时间:2012-06-19浏览量:134 【字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提高文化素质,构筑精神家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必须滴水穿石、持之以恒。最近,某单位在文化建设中提出从读一本书、欣赏一场音乐会、参加一次歌咏比赛、培养一项兴趣爱好等做起,这不失为增进文化涵养的有效之举。

俗话说,“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文化对于改变人的气质、提高人的品位、升华人的思想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略和低估的。它常常在不经意间,提供着是非、善恶、真伪、好坏的判断标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不一样的人格、不一样的精神、不一样的风骨。而要真正让文化和艺术达到“化人”、“养心”之功,就要注重“化”的过程、“养”的积累,在不断亲近文化、感触艺术中,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受到文化和艺术的熏陶、浸润、充实和激励。

读一本书、欣赏一场音乐会、参加一次歌咏比赛、培养一项兴趣爱好,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其中不乏深意。先贤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涵养和艺术水平的提升也需要从“一”起步,从基础开始。事实证明,许多优秀人才之所以才华横溢、儒雅脱俗,往往是长期坚持学习和注重积累的结果。“独臂英雄”丁晓兵,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而且酷爱学习,注重文化熏陶。他多年来坚持每天练习书法和绘画,时间一长大有进步,渐渐显出多才多艺的风采。如今,他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是无锡市书法协会的会员;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还举办过个人画展。丁晓兵的例子,对我们颇有教益和启示。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曾以此联自勉。这副对联暗含的道理是,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立志进取者需要耐得寂寞,勤学苦练,坚持不辍。古人云:“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欲成大事者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文化积淀的要义就在于此,只有做一个持之以恒的人,坚定不移、义无反顾,才能最终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人生祸福很少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但是我们却绝对能掌控我们要读什么书,我们要参与什么娱乐,我们要与谁为伴。”时下,一些人往往以工作忙为由不愿读书学习,拒绝接受艺术熏陶,这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之见,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鉴于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多一些对文化的渴求,多一些对艺术的接触,这样不仅能使生活充满情趣,也会让精神逐渐变得富有,从而获得更多美好的人生体验,在人生盘点时,也会有“多收了三五斗”的快乐和充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