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传承历史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同时还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1月15日,历时111天的首届“天津文化惠民季”活动圆满结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去年10月,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会见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一行,表示愿积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借鉴。按照市委对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和规划,本报特约了一组相关理论文章,针对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猛发展,体制改革解放了文化生产力,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文化产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这一点美国做 得挺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曾经很火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票房非常好,社会效益也很好,传递了正能量和良好的价值观。影片中一个情景让人很感动,当船即 将沉入海里,船长把乐队组织起来,盛装奏响乐曲,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大家保持了最后的尊严。《超能陆战队》讲述充气机器人“大白”与天才少年小宏联手菜鸟 小伙伴组建超能战队,共同打击犯罪阴谋的故事。票房惊人,经济效益很好,社会反响也很好,“大白”忠诚贴心的形象深入人心。
近几年我国电影电视大发展,很多片子票房超过 几个亿,有的甚至超过10个亿,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分以商业为目标的现象,生产出很多劣质浅薄的作品,一些作品通过拳头枕头、陈腐迷 信、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我们永远也不能坐视文化的日益消费化、空心化乃至低俗化。如果文化产业追求的只限于印数、票房、收视率、点击率、上市,而忽视了 做好才是最主要的,那么最后我们将后悔莫及。
文化产品最重要的是质,而不能简单地追求量。例如一个托尔斯泰,其文化意义与文化贡献,远 胜过一千个畅销书作家,虽然畅销书已经成为许多出版公司之梦寐以求,而一本《红楼梦》远胜过如今全世界畅销书的总和。毛泽东主席甚至将拥有《红楼梦》与人 口众多、历史悠久、领土辽阔并列为我们立国的骄傲。
天津是文化厚重之地,文脉广、文缘深、文气足。我本人就很喜欢梅花大鼓。天津发展文化产业,要深入挖掘文化瑰宝,打破固有思维,探索新路径,做强做大一批文化旗舰企业,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借鉴。
(作者为中国当代作家、学者,原文化部部长)